“我想科技传播和科普教育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给社会大众营造一种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丁奎岭指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应该建立科技创新、科技传播、人才培养相互衔接、相互争议的正循环:通过创新传播的内容与方式,提升科普对公众的吸引力;好的传播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的氛围和环境;培养的人才继续推动创新。
他呼吁,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到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事业,从受益者变成推动者,点亮更多年轻人的科学梦、中国梦。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正在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演化为公众号、短视频、微电影等多种渠道并举。近年来,丁奎岭在科普中大胆尝试,从过去的发表科普论文、举办科普讲座、参加电视节目,到拍摄公益广告、纪录片、微电影等,力图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让内容变得越来越生动、受众面越来越广、接受度越来越高。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网址: http://www.zgxxjsjy.cn/zonghexinwen/2022/0822/752.html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投稿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版面费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