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分类递进、三型融通,青岛大学信息技术创新人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青岛大学始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承担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

作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青岛大学始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承担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持续为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

2017年以来,该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竞赛率从不足15%增长到70%,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2020年全国综合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青岛大学奖项数列全国第4位;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12项,2019年学生获ACM CIKM AnalytiCup世界冠军;获国家级与省级大创项目数量210项,发表论文数增长8倍;本科深造率由不足18%增长至48%,其中70%以上被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

自2010年以来,青岛大学先后获国家级新工科项目、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等16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山东省一流课程2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国家级教材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材奖励5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发表教研论文54篇。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重点要发展的产业,而人才培养是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作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青岛大学在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机制与路径方面,进行了体系的研究与持续的实践。五年来该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12项,获国家级与省级大创项目数量210项,发表论文数增长8倍,实现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丰富的研究成果与突出的实践成效,助力青岛大学的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了量的飞跃和质的提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记者 李珍梅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岛大学立足自身实际,对地方高校在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问题,进行了体系的研究与持续的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针对地方高校专业细分度高、学院协同性弱的结构性矛盾,青岛大学以创新型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大类实验班建设为抓手,推进了跨专业交叉培养;以优势特色学科与博士点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布局优化与高水平平台开放共享为手段,实现了跨学院联动培养。针对地方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滞后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迟滞性效应,学校以双师型团队、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场景教材建设为支撑,推动课程内容螺旋式更新;以校内微专业、校外实践基地与现代产业学院为保障,实现创新人才的基地化培养。针对地方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路径缺失的实施性难题,学校通过竞赛实践赋能、项目递进驱动、名师团队引领,实现实践创新型、工程创新型和学术创新型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的分类递进与三型融通培养。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网址: http://www.zgxxjsjy.cn/zonghexinwen/2022/1013/769.html

上一篇:“辽宁省对口支援那曲市教育系统电教员信息技
下一篇:青岛大学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有“高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投稿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版面费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